时间:2021-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日前,从省人社厅传来喜讯:盐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完成目标任务数居全省第一。前不久,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盐城获得1金1银4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省人社厅专门向市政府发来感谢信。这是我市深入实施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提升“盐城职技”品牌影响力的新硕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四新盐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保障“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职责、厚植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特征,坚持目标化引领、系统式推进、普惠性激励,全力锻造盐城高技能人才“金名片”。

行政推动、多方联手“通堵点”

“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工作专题推进会议两次,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作出专项通报4次,召开督导会议8场,细化补贴政策文件53件,建立工作专班人。”市人社局分管负责同志介绍。

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职业技能培训造成了巨大冲击,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20个市直部门分管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协调管理办公室,统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打出了政策保训、部门共训、校企联训、以工代训、以赛促训、基础强训的“组合拳”。

围绕“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释放新需求”,市人社部门积极肩负起牵头抓总担当,坚持“固本”“开新”并举,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因人施教,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出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2.11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4.26万人次,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7万人。

政策撬动、精细服务“攻难点”

射阳的小陈在盐城技师学院毕业后,前几年到苏州打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去年春节回家后,从“我的盐城”APP上了解了盐城引导返乡技能人才的宣传政策后,非常兴奋,决定留在家乡发展。他目前在射阳开发区一家高新企业工作,拥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他,一年收入20多万元。让他欣慰的是,收入不比苏南少,还可以多照顾年迈的父母、5岁的儿子。

我市健全“1+N”政策体系,持续释放惠企利民“红利”。年,我市在职业技能提升方面,连续出台了疫情防控、职业农民、以工代训、特殊人群等7个培训补贴和管理服务政策,专门编印《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指南》,对13类培训补贴项目规定的补贴对象、实施程序、培训要求、申领材料分别进行了明确细化。开展“千名人社专员进千企”活动,将政策送达到园区和企业,分层分类开展政策宣讲会、业务指导会场。

四季度,全市人社系统集中开展以工代训“百日攻坚行动”,市县联动通过部门认定、数据共享、系统比对等方式,按照“符合即享受”原则,采取“直补+申报”相结合模式,对全市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五大行业”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42亿元,支出金额居全省第七,惠及家企业、24.45万名职工。

坐落于盐城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的盐城维信电子有限公司,年拿到了多万元的以工代训补贴。公司财务负责人意外中有点惊喜地告诉记者,没有跑一趟腿,但人社局通知我们用好这笔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赛事促动、拼搏冲刺“夺金点”

“在3天的竞赛中,余守安是电气装置项目比赛现场围观的热点,赛台前始终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者,但他排除干扰,专注比赛,尤其是克服赛场设备故障的不利影响,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比赛任务,以全场最高分获得第一名。”提到自己的高足,盐城技师学院的李建军老师赞不绝口。在前不久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他的学生余守安获得金牌。现在,余守安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希望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赢取金牌,为国争光。

“坚持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国赛、省状元赛为引领,持续提升培养技能人才的加速度、服务技能人才的创新度、成就技能人才的支撑度。”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嵇红梅思路清晰,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选才、以赛评价”的效应逐步放大。在今年举办的江苏省第五届技能状元大赛上,市政府被授予“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设区市人民政府”。年,我市荣获6个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16个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大力构建盐城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市各有关部门联合编制盐城市职业技能竞赛目录,完善技能竞赛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和奖励制度,全年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60多个,带动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1.8万多人,多名技能人才通过技能竞赛晋升高级工(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培育带动、精准打造“闪光点”

“去年7月,我公司与盐城技师学院举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技师)签约暨开班仪式,计划两年培育、晋级技师58人。”上海电气(东台)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怀地表示,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新型学徒制高层次培训树立样板。

为深化技能人才评价的“放管服”改革,我市加大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认定引导力度,逐步建立职业资格鉴定、技能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年,全市审核备案技能等级认定企业33家,其中央企4家,第三方评价机构2家,组织职工技能等级认定人。

坚持按需施教,积极为企业“量身定制”职技培训服务。围绕主导产业,我市组织盐城技师学院和东风悦达起亚、华人运通、东山精密、德龙镍业等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新型学徒制等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技能服务。

大力推行“企校双师、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组织全市职技院校和各地4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名企业职工成为企业新型学徒,预拨补贴资金.2万元。随着“十四五”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的持续完善和提升优化,盐城必将成为各类技能人才奔来向往的成长的“沃土”和干事创业的“热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