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江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过10万亿元大关,达.0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而在人均GDP方面,江苏的表现也可谓是耀眼,人均GDP达.20元,位列全国第三,虽与京沪尚有差距,但依旧比同期排名第四的福建高出了1.5万多元。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分别为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是全国唯一所有地级行政区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江苏人均GDP自年起连续稳居全国省域(不包括京沪)第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行政划分图

江苏担负重大使命

全国一盘棋,达则兼济天下,江苏不遗余力反哺其他城市,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省.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帮扶受援地区个国家级贫困县、近万人摘帽脱贫。

鉴于中美紧张关系,江苏急国家之所急,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加强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完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

解决高尖端技术,当然离不开人才,有如华为的天才计划,江苏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抢抓海外人才回流的历史性机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推进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力争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个、高层次科技人才人、著名高校重点学科青年博士人。探索实施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对特定创新区域、特定产业领域、特殊高端人才,按照人才的实际贡献给予奖励。

担负重大使命,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向以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供给路径为主的方向转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科技强省建设新征程、开创江苏创新发展新局面。

江苏地形地势

我们再回到江苏自身,为啥江苏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非常关键的一点,地理位置优势全国第一,我们来细看。

江苏地形图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陆地面积为.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98平方千米,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总结一句话,江苏基本都是平原。不仅地形上有优势,水系上也是杠杠的。

江苏水系图

长江横贯江苏东西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千米,海岸线长千米。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下游,长江横穿江苏南部,江水系江苏最可靠的水资源。湖泊众多,河渠纵横,水网稠密,这水系优势也是无敌的。

另外江苏在全国的位置,如下图,“长三角箭头”位置再往北一点就是了。

江苏在全国位置图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去哪都方便,在经济地位上接近全国的经济辐射中心点。

江苏各区域规划

江苏整体富有,但是发展并不是完全均衡,一般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区,苏南富,苏中较富,苏北穷。江苏也在持续深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推进,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3%。

苏南(包括宁镇)、苏北、苏中分布图

苏南苏中苏北本是一体,先富带后富,需统筹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域,突出优势特色。为此引导11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立足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路径和动力机制,推动打造若干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先行发展苏南地区卫星互联网、未来网络等设施,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借鉴南北共建园区成熟经验,加大苏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经验输出,鼓励苏南创新资源在苏中、苏北设立分支机构,共建创新基础设施。从补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出发,加大苏北、苏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先支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依托苏南城市群,打造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各设区市因地制宜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积极争创和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创新发展试验区。

推进城市群创新网络建设。鼓励各设区市围绕产业经济创新发展需求,布局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强劲活跃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引导南通、连云港、盐城合力打造沿海创新发展翼,鼓励扬州、泰州、南通、宿迁、淮安合力布局沿江沿湖科技创新网络,支持宁镇G(国道)产业创新走廊、宁扬G(国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徐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支持南京、苏州、徐州等建设全国新零售标杆城市。力争到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显著高于全国水平。

区域创新中心城

江苏主动适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认真谋划科技强省建设的战略路径,前瞻布局未来科技必争领域,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物流枢纽布局

江苏在全国的位置承上启下,所以我们重点展开说说江苏的物流枢纽布局,从物流布局分析中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分清楚各城市的定位。

江苏中长期干线布局图

以打造南京都市圈多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叠加优势为物流枢纽增长极,以苏锡常通和徐连淮物流枢纽组团为两翼,以省级物流枢纽为支撑,形成“一极两翼多节点”的物流枢纽布局。

1.打造南京物流枢纽增长极。

发挥南京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传导区域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多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面增强海港、空港、陆港、商贸服务、生产服务等国家物流枢纽集聚辐射能力,提升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核心货运枢纽的服务能级,加快数字物流创新应用,加强全球供应链组织能力,建成服务长三角、带动中西部、链接国际的物流枢纽增长极。

2.打造苏锡常通与徐连淮“两翼”物流枢纽组团。

苏锡常通环沪物流枢纽组团。发挥苏州(太仓)港集装箱干线港、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无锡区域性航空枢纽、常州综合港务区、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枢纽组合叠加优势,推进苏州、无锡、南通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强化江海联动、枢纽协同、全球供应链组织功能,推进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与融合创新高地建设,建成服务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区域开放协同发展的物流枢纽门户。

徐连淮“金三角”枢纽组团。发挥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淮安航空货运枢纽的多式联运优势,布局建设徐州—连云港—淮安综合性物流枢纽,推进物流枢纽一体化规划,强化协调合作、设施联通、功能协同,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建成加速苏北崛起、联动苏鲁豫皖、辐射中西部的物流枢纽引擎。

从中发现,南京省会的核心定位是无可撼及的,其次才是苏锡常通,最后是徐连淮。

江苏省各城市经济情况

我们再来看江苏各城市的GDP表现情况,彼增此消,研究数据的变动,或许我们能得出一些城市的发展趋势。

江苏各城市年GDP排行榜

经济第一大市苏州继续领跑,突破了两万亿,年GDP高达.5亿元,南京年GDP达到了.95亿元,增量接近亿元,表现强劲!无锡年GDP为.48亿元,南通年GDP为.3亿。增量方面,南通高达.91亿元,无锡为.16亿元,南通增量方面略有领先。无锡作为老牌经济强市,一直以来都是第二最强的地级市,但随着南通的飞速发展,两城之间的差距也开始缩小了。随着沿海高铁的全线贯通,南通和盐城等城市快速对接上海,各种红利加持,南通无疑是最大赢家。

第五名是常州,第六名是徐州,GDP都在七千亿元级别以上,但年,常州增量高达多亿元,GDP高达.3亿元,而徐州才.77亿元,两者有比较大的差距,当然徐州的增量放在全国也不算低,有亿元的增量。常州作为苏锡常组合之一,经济一直十分活跃,不过人口相对少一些,而GDP不如苏州和无锡,主要也是因为小弟比较少而吃的亏。常州和镇江的痛点类似,都是人口规模有些小,后续发展缺乏动力,当然常州缺的恰恰是徐州拥有的,徐州作为传统人口大市,人口红利很是充足。

买房建议

从中,我们已经清楚各城市的定位,如果给城市打分,首先分苏南、苏中、苏北是三个档次,沿海是一个加分项,长江流经境内是一个加分项,省会是一个加分项,基本上得出前六排序为: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徐州。而其中南通借助上海的产业溢出,发展势头更猛,值得期待。若在江苏省安居,买房按照上面顺序择优挑选城市就好。

参考文献

政府工作报告(年)

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江苏景色江苏江景江苏夜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