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田家炳先生号称“皮革大王”,是大慈善家、大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但是,先生最为人所赞誉的,还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捐助,生前他将80%的身家捐赠给了余所学校。 田家炳先生年出生于梅州市大埔高陂银滩村,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田家炳先生对江苏多所高校、中学有过捐资助学。例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都有“田家炳楼”,多市都有直接以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学,如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南通市田家炳中学、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等。 7月10日下午,听说了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江苏教育界人士纷纷扼腕叹息,表示追思。 记者还获悉,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捐80%身家给余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曾于6年对田家炳先生进行独家专访,现以此文纪念田家炳先生: 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都受过他的捐赠,不是捐钱最多,但是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田家炳。 24年前,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会",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 近日,田家炳来到广东参加第三届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满头鹤发,耄耋之年但见精神矍铄。"我的学历低,今天与诸位谈教育,实在惭愧。但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希望所在。中学教育是兴学育才的基础,而校长是全校的掌舵者,实在有望诸位努力。" 说完,今年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向着全场的中学校长们深深鞠了一躬,坚持不要别人搀扶,一步步地走下主席台。 捐赠中小学, 是因为"利润回报"比较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成为职业慈善家。 记者:慈善捐助中,您为什么钟情教育事业? 田家炳:我16岁时父亲就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我刚刚读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小时候没读多少书,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 记者:与其他慈善家不同,您资助的重点在中国内地的中小学,您似乎有一种基础教育情结。 田家炳:要教育办好,首先是基础教育要办好。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华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而且,大学并不是谁都能够念的,但有了中小学,每一个学生就都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田家炳先生和常州的渊源缘起年的爱心资助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前身是常州市第六中学,年得到田家炳基金会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这是田家炳先生在广东家乡以外资助的内地第一所学校,也是田家炳先生善举的新起点,他特别重视。 田家炳老校区 田家炳先生在他前两年的著作《我的幸福人生》一书中就写道:“总结由一九九五年开始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