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网络上因为江苏各地市医疗队驰援湖北的短视频被频频刷屏,“散装江苏”、“十三太保”、“苏大强”等热搜词被众多网友“调侃”引用。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3日江苏省第一批赴武汉抗击新型肺炎医疗队出征以来,截止到2月12日江苏省已经向湖北地区派赴了五批次千余人的医疗队。关键时刻,江苏省承担起我国经济强省的责任,从市、县、镇甚至到村,各级行政单位均不遗余力驰援湖北,为这样的善举点赞。(当然全国其他省份也均是如此,只是今天文章主要谈江苏各地市GDP排名,因此文章开头就主要点到江苏,相信多数读者都能理解)。 年江苏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亿元,增速6.1%,在“四普”表现中,江苏省也实现了.20亿元的正向增量,在继续稳居全国经济前二的同时,毫无疑问年江苏省将成为我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的省份。 而随着年江苏省各地市GDP正式对外公布,江苏省也成为我国首个省内所有地级市GDP突破亿大关的省份。与此同时,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无限逼近2万亿大关,有望成为自四大直辖市及深圳后我国首个GDP破2万亿的地级市;另外扬州历时23年超越盐城,具体情况如下。 扬州历时23年超越盐城 上一次扬州GDP领先盐城还要追溯到年,当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2亿元(盐城市年GDP.07亿元)。 然而年扬州市行政区划发生调整,原先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和兴化四县划归给升级后的泰州市管辖。这一年扬州市的GDP也随之降至.15亿元,排在了盐城市身后(年盐城市GDP.2亿元)。 四年之后,邗江县撤县设区;年县级市江都市撤销设立扬州市江都区,彼时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增速12.2%,但距离盐城市仍有多亿元的差额(年盐城市实现GDP亿元,增速13.0%)。 这一追赶超越直到23年后的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名义增速7.02%,正式超越盐城市(年GDP.30亿元,名义增速3.92%)。 年扬州市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了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7%,重点工程如连淮扬镇高铁扬州段完成铺轨92%,旅游业总收入突破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13城GDP均突破亿元大关 区别于其他省份省会城市的一头独大(湖北、四川、陕西等),也区别于其他经济强省的省内地级市发展严重失衡(广东、山东、浙江等)。 年随着连云港市和宿迁市GDP突破亿元大关,江苏省成为我国首个全省地级市GDP均突破亿元的省份。 除此之外,不出意外的话年南通市GDP也将突破万亿门槛,届时江苏省内将拥有四座GDP过万亿的城市。 南京表现突出、苏州经济失速 省会南京,因为GDP一直弱于省内苏州市而被网友调侃和诟病。实际上南京市与苏州市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南京市下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没有一个下辖县或代管县级市。 而县域经济发展在诸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市和郑州市等等。 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增速连续11个季度达到了8.0%以上,这样在经济增速在全国强市中只有成都能够达到。 然而另一边,年苏州市GDP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6.0%,相较于年的增速7%,出现明显下滑。名义增量只达到.33亿元,相当于南京市年名义增量的一半。 受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等风险挑战影响,年苏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仅增长0.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 而以上成绩均是在年苏州市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取得的。 年苏州市加大固定投资力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增长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 同时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提高的53.5%和47.9%。(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52.4%)。 在外资投资环境趋势下降的同时,苏州前后共推出创新举措高达项,全年实现实际使用外资45.7亿美元(年实际使用外资45.2亿美元),继续保持高增长。 写在最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升级期,因此近年来从城市经济表现方面来看,出现了多年前的经济强市GDP增速失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也同时出现了省内各地级市GDP交替的现象。 而从我国部分经济强市的经济表现以及当地政府所对应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优化平衡的产业结构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要素,优化的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外来不确定的经济风险,同时对于人才引进、当地投融资以及消费等方面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其中部分经济强市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失速现象,同样值得其他城市警惕和提前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