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雅 [前言]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GSMA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IN)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访谈,携手新媒体平台科技行者,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事。 不需要太多人为操作的无人驾驶车,尽管不被公众熟知,却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默默无闻地完成了安防巡逻、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应急管理等一系列高强度的工作,这就是盐城中科高通量计算研究院的产品,这些无人驾驶车还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Grus”,“金刚”,“灵犬”等等。 近期,科技行者对话了盐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薛巨峰,当谈到这些可爱的家伙们时,薛巨峰认为是未来的趋势——“我国网联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未来3-5年内,网联车产业粗略估计将是30万亿元的巨大产业,且将带动智慧公路、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内容服务等大规模投资。这一趋势下,更要抓住机遇,促进时代变革。 科技行者:在业内,盐城中科高通量计算研究院有限公司比较有名,但普通大众对于这家公司或许较陌生,请先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 薛巨峰:中科院计算所盐城高通量计算创新研究院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是由盐城市政府联合中科院计算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成为高通量计算的技术引领性科研平台。 19年7月底,“信息高铁第一站”正式启动,研究院大楼正式开始运营。 19年12月,研究院正式被纳入江苏省产研院管理序列。 20年中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网联车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 研究院的发展始终围绕科技研发、产业落地和人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 在科技研发方面,自主研发的格鲁斯“Grus”无人驾驶系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可实现车辆在安防巡逻、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在核心技术、产品和行业系统方面已累计申请29项知识产权。 由高通量计算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金刚”高通量一体机建成的高通量数据中心高效服务于无人驾驶网联车、智慧公安、智慧医保、中再巨灾等项目。在年6月的GreenGraph大、小数据集榜单中,再次蝉联世界第一。 产业落地方面,网联车产业矩阵初具规模,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实现量产并在大庆油田、北京地铁、盐城智能终端创业园、郑州工业园区、济南广电园区等多个场景中落地使用。智慧医保、智慧公安平台高效服务于当地政府,睿算服务器生产线已累计实现0余万元的收入。 在人才建设方面,研究院团队目前已有近人,其中研发人员占80%。此外,研究院还得到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中心的支持,拥有一支15人以上的博士专家技术指导团队。同时为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研究院响应江苏省产研院“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培养服务当地的技术研发型研究生,目前已陆续与南京理工、南信大、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研究院将继续与高校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并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 科技行者:年,研究院“5G网联车研发中心”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薛巨峰:项目获批至今已经近2年的时间。在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研究院先后完成了“Grus”无人驾驶系统、自动驾驶客户控制系统、远程驾驶系统及整车的生产制造,目前项目中的无人驾驶巡逻车“灵犬”进入量产阶段,已在大庆油田、北京地铁、盐城智能终端创业园、郑州工业园区、济南广电园区等多个场景中落地使用。 我们的“Grus”无人驾驶系统目前已实现结合自主研发的无人车底盘及行业内其他主流厂商底盘的联合调试,并实现车辆在安防巡逻、消杀防疫、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实现了通过提供无人驾驶系统通用技术接口以适配各行业智能设备的目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基于“Grus”无人驾驶系统,研究院同步开发了国内首款的基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