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活动概述

秋雨潇潇,未能阻断我们相聚的脚步,天气微寒,未能降低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培训班的25名学员再次相聚在盐城文峰中学,开始了第2期研修活动。导师们走心的指导,学员高涨的热情驱走了所有的寒意,大家又积极投入到两天的研修当中。

21号上午由孙正磊主任给我们做了《“学本课堂”的特性——以王君散步教学为例》的讲座。首先孙主任播放了王君老师的《散步》教学视频,学员看得入神、记得认真。然后由学员畅谈听后感受,学员们都真切地谈了自己对课堂的认识,个个真知灼见。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能把朗诵教学贯穿始终非常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这也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养之一,王老师深情的朗诵感染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师生,也感染着我们。

最后由孙主任做讲座。他先点评了王老师的课,指出优点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最后结尾对“生命”的感悟可以更加精彩。然后他以这课为例,从“一课例、一视角、一主张”三个方面指导学员如何评课,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体现“学本”的特点。孙主任深刻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孙主任以《散步》为例,重点给学员们讲了研究一节课的观察视角,一是从学生的角度,教学设计如何定位?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教学主导如何进行?二是从学习的角度,课堂生成如何评测?学生脑力如何提升?课程学习如何推进?并对与会学员提出两点希望:老师要有自己的文学素养,每天坚持写点下水文;老师要过有思想的生活,平时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21号下午张新慧校长做了《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的专题讲座。张校长先指出“动”起来的课堂的优势所在,再从三个方面指导如何让课堂“动”起来。一是心动——强烈的课堂意识。心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有期待、教师有愿望、课前有准备。二是行动——巧妙的课堂设计。心动就要行动,张校长指出可以把课堂巧妙地设计成四种不同的课型:趣味型、任务型、自主型、开放型。三是律动——科学的教学规律的运用。活动设计首先要指向教学目标,其次活动任务要问题话,第三要有活动过程安排,第四活动要提供学习支架、活动方法指导,第五要有活动评价。然后张校长对上次研修时学员的《婆婆八十》教学设计围绕“动”起来的设计原则一一做了点评,既指出学员设计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张校长的点评非常中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倍感急需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最后张校长总结: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这是对教师的挑战!这是宁静的课堂革命!

22号下午翟主任做了“‘互动生成学本课堂’视域下的课堂活动样态”专题讲座。翟主任首先讲了什么是“互动生成学本课堂”,分别从“学本”“互动”“生成”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释。再详细介绍了“互动生成学本课堂”的注意点: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学为目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以学为依据、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为主线、教学组织要体现以学为中心、教学评价要体现以学为标准。再从我们这样理解课堂、课堂教学流程做了具体而细致的讲解。最后提出课堂教学要追求“五真课堂”。翟主任的讲座细致实用,理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接地气,让人受益匪浅。

22号上午培育站有幸请到了李凤老师给我们做指导,李凤老师是南通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语文教学先进个人,获得很多荣誉和奖项。李凤老师的讲座是《走向“无痕”境界,彰显教学魅力——例说课堂教学》。李老师首先指出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地与起点,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进而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再从时间(课前、课中、课后)上指导如何成长。从文本解读、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策略选择四个方面备好一节课。再从实际课例谈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无痕”境界。期间,李老师一直站着做讲座,时不时走到屏幕前解说,讲到动情处还深情地唱起了歌,一首映山红歌声甜美,余音缭绕,久久不能忘怀。到中午吃饭时间了,大家都意犹未尽,期待再次聆听李老师的指导。

两天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导师们的精心指导,学员们又学到很多干货,非常充实,期待下次再见。

心得体会

观看王君老师《散步》视屏课心得体会

21号上午上午观看了王君老师的一节视屏课《散步》。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本质上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精神追求。王君老师对文本的睿智解读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爱,让我们心生敬佩。听下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关键词教学法,勾连全课。

这节课,王君老师抓住了三个关键词“我们”“田野”“散步”,把整个课堂分成三个环节,使得整个课堂融为一个整体。第一环节是“聊一聊‘我们’”,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母慈、子孝、媳贤、孙慧。第二环节是“聊一聊‘田野’”,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温馨、甜蜜,一家人散步的幸福。第三环节是“聊一聊‘散步’”,王君老师通过补写、朗读等方式让我们体会到了圆句的音韵美、极强的表现力。在每一环节结束后,王君老师还都做了总结升华,第一环节她这样总结“神奇的写人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第二环节的总结是“奇妙的景物描写: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幸福的心境被衬托出来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垫出来了,多元深刻的主题被暗示出来了。”,第三环节的总结是“神奇的‘圆形句式’:内容相呼相答,形式相扶相持,思想相辉相映,情感相融相生。”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这一环节的升华,由感性走向理性,授学生以渔。整个课堂由三个关键词勾连成一个整体,大开大合,智慧灵动。

二、朗诵教学,贯穿始终。

王君老师一直以深情的朗诵感染着学生,感染着听课的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齐读“关键词咀嚼法”“我们在田野里散步”,学生声音洪亮,激情洋溢。在第一环节里让学生个读“小家伙突然叫起来……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老师在学生读的不好的地方加以示范朗读与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越来越有味道,再让学生齐读这一段文字。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深刻感悟了人物形象。在第二环节,生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在学生深情的朗读中,优美的景物如同就在眼前一样,我们从学生的朗读中深切体会到画面的温馨甜蜜、一家人的幸福。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在比较诵读中体会圆句的妙处。把“我的”删掉后再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到了“我的”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最后,学生齐读“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课堂在学生深情的朗读中结束,但学生的朗读在我们耳畔久久回荡。

三、结尾对生命的深感悟,升华课堂。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解开人生的幸福密码。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最后,王君老师追问:“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切还使人想起?”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之上,答道:“还有责任、爱、传承、温暖……”学生又齐读“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老师期待学生的生命里有菜花、桑树和鱼塘,期待学生的生命里充满幸福的味道,学生也感受到了生命中的责任与爱。能做王君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我想他们以后的生命里定有菜花、桑树和鱼塘,定会充满幸福。

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在心灵的田野上散步,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解开了生命的幸福密码——爱与责任,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的生活。

心得体会

做一个有灵魂的语文老师

——聆听李凤老师讲座的心得

22号上午培育站有幸请到了李凤老师给我们做指导,李凤老师是南通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语文教学先进个人,获得很多荣誉和奖项。李凤老师的讲座是《走向“无痕”境界,彰显教学魅力——例说课堂教学》,能有幸当面聆听李老师的教诲,实是三生有幸。

李老师是一个慈祥、和蔼可亲、大智大慧、严谨认真、博爱的语文老师。

李老师指导我们个人成长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中要充满爱,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课后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写下来,记录成长点滴,记录鲜活案例,无论是成功还是遗憾。学会反思,是成长的必须步骤。

李老师还从文本解读、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策略选择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做了详细介绍。比如,她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抓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苔,从描写苔的诗句中概括出苔藓“时间的悠久和恒久,随处可见却不平庸,高格的隐逸恬静,古寂清幽的审美典范”的特点,指出苔藓是意象,苔生于阴潮之地,生命却生生不息,“苔”是刘禹锡心中的花,从而加深对刘禹锡的理解。

接着就借助大量教学实例谈课堂教学,讲了很多实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重视文本插图。《陈太丘与友期行》,出示书中插图,让学生说是哪句话。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中小孩背后手里拿着玩具,另一手指着车上人,嘴里说着的应是“过中不至……则是无礼”一句,学生通过这么一观察,就能很好的理解了文言内容。

趣味化文言。李老师在教学《河中石兽》时把课文当作一个故事来讲,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解决了文言字词,疏通了课文内容。在解决为什么要到上游找石兽这一难点时,结合了动画,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这一原理。在课堂要结束的时候,学生基本能背诵了。可见,文言文也可以上得风趣生动,不再枯燥乏味,当潜心努力。

用活活着的词语。在解决文言字词解释时,李老师善于利用活着的词语,比如“顾”,李老师联系了左顾右盼、三顾茅庐、顾野有麦场。再如“期”,联系不期而遇、期行、后会有期、君问归期(李老师此时欣然唱起“不知在何时,不知在何地,大约在冬季”,现场一片赞叹的笑声,课堂如此生动有趣,学生怎能不爱语文呢?)。李老师强调,当知识形成一个链一个块时是很好玩的。

李老师化解文言重点难点词语理解于无痕之中,学生学得轻松,课堂灵动起来,课前李老师是下足了功夫的,比如河中石兽动画的制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堂也不会游刃有余。文言文教学还可以利用相关文章相互滋养,李老师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把一本《世说新语》都看完了。课堂的精彩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这都是我当努力的地方。

妙讲表现手法。《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明星的特点,让学生体会联想(实-实)和想象(实-虚)的区别。讲到类比手法时,李老师还动情地唱起了“夜半三更哟……映山红”,歌声甜美嘹亮,余音绕梁,久久不能忘怀。讲到互文时,结合“爹想祖母我想娘”,通俗易懂。李老师多才多艺,课堂轻松愉悦,学生又怎能不喜欢呢。表现手法就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下解决了。无痕教学,已经深入李老师的课堂之中,李老师是一个大智大慧的人。

细节做到极致。在制作《安塞腰鼓》PPT时,李老师在众多的背景图中选择了土黄色的一幅图片做背景,像黄土地,非常贴合文本。李老师还注意到了不易理解的词语,适时解释了“晦暗”一词。在最后播放了国庆七十周年时一个击鼓的视屏,用的就是地方鼓安塞腰鼓。在指导一个老师上《一颗小桃树》时,那个老师用的一棵桃树的插图上桃花多了、开得艳了,李老师让换成书上的插图,说这个灼灼其华,不符合文本特点,文中的小桃树瘦弱,花不多。在《梦回繁华》这一课,李老师选用了暗黄色的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有一种朦胧的梦的感觉,而另一个老师选用的淡绿色的图片就逊色多了,所以图片一定要贴合文本。李老师还把几个图片拼成一个长卷,从卷首到卷末动画播放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图用好可以滋养文。为了理解什么叫序、跋,特地从网上买了清明上河图看。在理解“慢板、柔板、快板、紧板”时,李老师特地请教了音乐老师,可见李老师做事的严谨认真。李老师强调要用语文的眼睛看世界,用语文的方式思考世界。在《散步》一文,李老师特地选了《春风》作为背景音乐,是最贴合文本的了。

素材契合文本非常重要,李老师不仅有大智慧,还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这种认真、细致、严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学习。

教语文其实也是在教思维。在教学《一颗小桃树》时,李老师围绕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么写的,设计教学流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比较《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异同点。这样的语文思维,也是教给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就应该这样思考。

李老师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李老师不仅是在教语文,还是在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生做人。《诫子书》《牧羊人》都是在教学生做人。在上完《一颗小桃树》后,一个学生让李老师在小桃树奶奶旁边签字,因为离老师像他的奶奶,李老师已经在小男孩的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小男孩感受到了李老师奶奶般的慈祥。还有一次,李老师在外借班上《散步》公开课时,班级少了一个学生,是一个弱智的学生,李老师表示她上课一个都不能少,等他来了再上课。课堂上,李老师选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但仍然没有回答出来,李老师表扬他“心里有数,只是没有说得出,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然后鼓励他仍然很勇敢,让他坐了下去。课后这个小男孩站着不走,他心里是温暖的,他感受到了李老师对他的尊重,感受到了李老师的关爱。李老师对于一个这样的学生与以关爱,让我们惭愧,平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关心过多少呢?李老师工作室的一名老师,班级里有两个不会写字的学生,就每天教他一点,再让同桌每天教一点,最后考试时也能写出好多字,也能写出不像样但还能成文的作文了,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有所成长,是学生的幸福,也是老师的欣慰。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慈祥、和蔼可亲、睿智、严谨认真、博爱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心生敬仰。虽不能达到李老师的境界,但心向往之。

语文老师要有大爱,爱语文,爱学生,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灵魂。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种下梦想的种子,是点燃希望的激情。李老师不仅爱着学生,还爱着所有的语文老师,她把自己的智慧无私的传递给了我们,她在以她的博爱感动着我们,感动着语文人。让我们都努力做一个像李老师这样的有灵魂的语文老师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