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考仅剩一个月多一点时间,从我初三的教学发现部分同学对物理“最后一公里的学习”有些困惑,下面就我去年亲身感受盐城中考物理的阅卷工作谈谈对物理学习的启示。 (一)物理试卷的题型特色及导向 去年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科技、责任、绿色、发展”的命题主题,保持了盐城试题特色的连续性,对我们学习物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从试题的结构,题型的比例、整卷的难度与往年比较基本稳定。试题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课标、紧扣教材。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突出对物理学科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全卷设置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重点突出,稳中求变,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 试题内容取材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的题目来源于常见的生活场景。如选择题第2题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冒汗”;第4题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第9题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第12题雷雨天气,思考雷声与闪电的时间关系;填空题18题天然气烧水以及计算题电饭煲的高、低温加热等都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有的题目融入了科技成果如选择题第11题现代建筑釆用中空双层玻璃隔热;填空题16题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通过中继星传回世界首张月球背面照片以及阅读题的LED灯的应用,包括第1题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判断。 部分试题以教材中的例题、图片、实验等为素材,如选择题第3题发电机原理;第7题光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中的四幅图;第8题的动滑轮;填空题14题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以及解答题24题的天平等,从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综合拓展、迁移改编,让我们答题没有陌生感,考查了我们的应用能力。 整份物理试卷各知识块分配合理,试题内容覆盖面广,试题没有繁琐的计算,但重视实验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机械地记忆概念和公式是不行的。学习物理必须让学生对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有充分的体验,本次试卷注重考查了这一点。除解答题的24、25、26三条专门的探究题外,还有选择题的第3、5、6、7、8、9题,填空题的14、17、19、20题。所以说用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渗透思维方式的考查是我们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历届试题都看重从知识迁移、图像识别、逻辑推理能力等层面设计试题,直接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物理思维。如今年试卷中阅读题的人眼感觉不到闪烁且发光较强和电流的占空比设置符合要求的两个选项,都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结合多个物理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增强了试题探究性和综合应用性。 (二)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填空题 1.填空题所填文字要表达不精准,有的没有用物理专门的专用名词; 2.物理专有名词存在错别字; 3.数字不写单位,或不用最简分式表示。 4.不按题目要求。如试卷中要求填“增加”,而学生填写“增大”;题目要求填中文等于而学生填写符号“=”,如第16题;还有的同学把几个空的答案都写在一个空上。 5.错别字与歧义字现象严重,如匀速的匀不会写,汉字和数字太小,1与7分不清;还有小数点不清楚如填空题18题烧水效率应填62.5,但不少学生这个小数点写得很轻,老师只看到。 6.审题有误,如13题乒乓球受力之后改变了运动状态,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不少学生填的马龙的手。一方面反映审题不清,二方面反映课外体育活动少,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 二、解答题 对解答题亲的部分题目不能运用精炼的物理语言对问题作出正确解答。对于现象解释型的解答题,不能遵循“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的基本要求,或者出现与答题无关的物理知识描述且描述出现错误。 1.作图题 杠杆作图:力臂没有垂直符号;磁感线作图:左右手分不清;光路作图:光线不带箭头表示等等。 2.计算题 (1)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不规范,或者公式错误;各个小题之间答题混乱,分不清楚解题过程应有相应的物理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有的步骤跨度大,或张冠李戴。 (2)同一题目中,出现的多个同类的物理量,不能通过附加角标或注释进行区分。 (3)审题不细、综合能力不强或数学基础较差、单位不换算、单位不统一也是计算题失分的原因。 (4)表格应记录的物理量或现象不会设计,如26题第2小题。 (5)不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如26题第4小题,判断的依据等等。 3.阅读题 审题不清或答题串格、串行。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不少学生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失分太多,会做的却不能做对。 (三)我们应该注意的几点 1.切实研究中考说明和课本 要认真研读“中考说明与训练”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认真挖掘教科书的内涵,认真研究近几年盐城中考物理命题的指导思想,题目的来源、发展趋势及难易程度,从而做好应试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以及相关的针对性训练。 2.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 最后一个月我们要查漏补缺,补齐短板。要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物理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注意利用物理方法解题的规范性,在厘清思路,不断训练、不断总结上下功夫。 3.加强解题过程的思考 我们做作业不能仅局限在答案表面,要有知识的迁移,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重视推理过程。努力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以及类比、归纳等物理思想方法。这样在考场上不会无从下手而乱了阵脚。 另外,解题要有必要的过程,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书写要工整,推理过程要严谨,言必有据。 最后预祝我们的同学在中考取得辉煌成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