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过去的一年经历了什么,面对崭新的一年,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但一些极具本地特色的传统风俗至今仍在流传。春节即将到来,很多年轻人淡化了地方过年的特色,那么盐城人是如何过年的呢? 除夕夜睡觉将鞋倒扣,初一醒来吃糖果 除夕晚上,合家团聚吃团圆饭,这叫“守岁”。睡觉时要将鞋底反过来朝上,防止神鬼散灾。床头还要准备好各种糖果糕点,留在大年初一早晨开口讲话之前食用,表示不空口说白话,来年甜甜蜜蜜,步步登高。大年初一,开门大吉,人们早早起来放“开门爆竹”。家主还要先起身燃香点烛,祈求平安。随后家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邻里间见面便相互道喜,互贺“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 拜年是一门学问 时代在进步,虽然许多风俗已经渐渐被淡化,但是拜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你知道吗?拜年很有讲究,记者为您解析如何拜年最合理。 选择合适的时间,是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过年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会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难免影响主人休息。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40分钟为宜,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便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礼物也应得体,给长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也要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是一种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体,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些积怨,也不应提起,聊天时不谈粗俗的事情,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盐城春节饮食必备 除夕的年夜饭,一般人家会用马苋菜和扁豆角的干子烧豆腐,叫“安乐菜”,以祝愿一家人平平安安。年夜饭必有鱼,西区人还喜用鲇鱼,表示年年有余。有的人家年夜饭上必有卜页,叫”百业兴旺”,有的吃芋头,因芋头俗名叫“芋好人”,预示来年会遇好人。年夜饭的锅巴不能吃,要留下过年,叫“稻囤子跟脚”,以预示来年吃用有余。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盐城人过年吃圆子,大概由来已久。旧时,过年搓圆子、煮圆子都是男人的事,叫“不犯阴人手”,认为妇女搓圆子不吉庆,有歧视妇女之意,现在已不分了。圆子是用糯米粉做的,有大小之分,小圆子是实心的,大圆子里面有馅心,有芝麻馅心、肉馅心、猪油馅心、野菜馅心等,农家也称其为“大元宝”“小元宝”。有的人家会在初一早上煮圆子时,锅内放一些面条,叫做“钱串子”,因为过去用铜钱都是用线串起来的缘故。吃圆子时也有讲究,不能面向北,大概跟过去家里挂有庇护神灵的画像有关,怕得罪神灵。 旧时,农户一般在腊月初就要开始“忙年”,由于当地加工粮食主要靠人力来舂碓和推磨,既费力又费时,得忙上十天半个月。一到腊月中下旬,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糕、涨饼。蒸糕有的地方叫“划糕”,一般是由糯米粉和中米粉混合在一起做的,也有人家用玉米粉做,玉米糕做好后要养在水里,食时别有风味。蒸糕还有忌讳,不能今年蒸,明年不蒸,这会“有一年没一年”,因此,蒸糕起码连蒸三年。涨饼之所以叫涨饼,因为面要经过发酵,“发”即“涨”的意思。涨饼一般分米面饼和麦面饼。有的人家还会蒸馒头、包子。总之,过年是各家各户面点食品的大展示,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糕、饼等会做上几大箩筐,全家人一个正月都吃不完,把糕饼晒干,一直吃到收麦季节,这样才显得家里富有。过去糕饼等面点食品,由于粮食紧缺,许多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糕饼面点已成了寻常食品,只要想吃,可以在餐桌上看见。因此,现在农村人过年,也只是随便做一些品尝即可,不再大操大办了。城里人通常不做,因为要吃随时可以到街上买,既方便,又新鲜。 盐城人春节的忌讳 风俗是群体性的生活样式,它是人们实际生活的反映。老盐城人过年期间,从除夕到元宵,忌讳很多。其实无论盐城民俗风情多么摇曳多姿,它们的心脉是相连相通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祛灾去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 ●东西吃完,忌说“没有”,要说“满了”; ●除夕夜,吃饭忌“泡汤”,否则来年会遭雨; ●大年初一,忌煮新饭,初二、初三忌煮新菜; ●拜年时忌问客人喝不喝茶,要改问“是否吃茶”; ●“乞丐上门”不能喊花子,要改称财神; ●在蔬菜方面,忌讲“茨菇”,改称“弯弯顺”; ●活鱼买回来死了,忌说“死”要改称“文鱼”; ●除夕、初一都忌打破碗盆或其他器皿,万一打破了,要说“碎碎平安”; ●从初一到初三,忌动刀剪、忌提水、忌讨债、忌扫地、忌倒垃圾,忌向邻居借东西。 链接: 春节的由来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今周刊》编辑:陈倩倩)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