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第二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来稿展播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题名

温馨提醒

距离第二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截稿还有7天!暖衣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高级中学杨青凯(男17岁)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寒冷到足以冻僵生命的夜晚。夜,已深。窗外,暗黑的云翳遮盖住了整个天空,世界仿佛被锁在了一个黑色的牢笼里。如浓稠的墨般的夜,缓缓流淌着,浸染着这片大地。马路边上的路灯此刻也失去了往日嚣张的光芒,它把自己缩成了一小团,窝在了灯罩的深处,躲避着夜的搜寻。凌冽的寒风如同神话中挣脱束缚的巨人,他披着黑色的大衣,乘着夜的掩护,肆无忌惮地冲撞着,破坏着挡在他面前的任何事物。他用那粗壮的双臂掰折着光秃秃的枝干,吹起地面上的杂尘碎屑洒向空中。他穿过幽深的巷道,在里面癫狂的笑着,叫着,呜呜的长鸣着。这片大地上是他自己的舞台,他在台上扭摆着笨重的四肢,舞蹈的死神的圆舞曲,空中漫落的杂尘碎屑是他为自己所撒下的礼花。野蛮的风撞击着玻璃,发出了乌隆乌隆的声音。一些狡猾的风顺着窗框边上被时间冲刷出的缝痕,潜进了房间里。他们如小偷般蹑手蹑脚的转悠着,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凡是他们触碰过的地方都失去了生命的温度,仅留下死寂的寒冷。房间里面没有运作喷吐热气的空调,也没有向外辐射热量的火炉,这里似乎没有任何可以阻挡寒风的东西。他们胆子大了起来,狂奔着,尖叫着,兴奋的像闯入村庄的土匪,他们欢鸣着像进入羊圈的狼群。他们如同吸血的蝇虫般贪婪的吸食着这房间里仅存的温度,这间名为温暖的庇护所,俨然变成了寒风的屠杀场。寒风吃掉了整个房间,可他们依然不满足。他们拱了拱鼻子,嗅着空气中残存的温暖的味道,妄想着再吃一顿。蓦然间,一股熟悉的味道被他们的鼻子所捕获。他们迅速转动血红的眼珠,搜寻着目标。终于,他们的目光聚集在了一个微颤的凸起物上。他们咧开了嘴,找到了,下一个目标。位于房间角落里的一张床上正躺着一位干老瘦小的老人,他闭着双眼,打着微颤的鼾声,微弱到仿佛下一刻就会停止。他眉头紧皱着,脸上深浅不一的皱纹,紧紧压在了一起。寒风一哄而上,撕咬抓挠着老人的皮肤,啃噬着老人的骨骼。他们如月光下泛着银光的镰刀,一刀一刀的剥离着老人的肉体与灵魂。老人醒了,发出了一声微不足道的呻吟,他拉开眼皮,浑浊泛黄的眼睛只看了无边无尽的黑暗。寒冷似乎加重了几分,他颤巍着双手,忍着剧痛抓起被角拉过被子,漫过了头顶,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转过身子吃力的拉起双腿蜷缩了起来,把自己窝成了一个球,他希望这样可以暖和起来,可是现实并不如他所期。寒风无孔不入,他们循着微小的缝隙钻了进来,继续剥夺的老人身体上的温度,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冷,他觉得被子上裂开了一个口子,而这个口子越来越大,他觉得自己处在冰窖之中。突然,老人的脚踝处传来了一阵钻心的疼痛。他伸下手,紧护着自己的脚踝,可那种疼痛丝毫没有消减。他记着这种痛,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这种痛就寻上了他,并且无论用什么方法都甩不掉,他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这种痛——这是他为自己年轻时欠下的账,所还的债。那一年他十五,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纪;也是狂傲不羁,不服管教的时期,那一年流行穿短袜,穿卷裤脚的长裤,露出脚踝。他身边的人都这么穿,在这种风气的引领下,他也跟上了这种时尚。炎热的夏季,他身着这种衣服,行走在同学们的身边,展示着自己的时尚。秋天天气转凉,同学们都套起了秋衣秋裤。可他依然是这种打扮。他不觉得冷,青春的火气扛住了这种寒冷,可他的母亲却为他担心。劝他穿上厚点的衣服。“我知道,我又不冷,别管我。”他下这句话,仍然穿着那身时尚装去到了学校。冬天到了,寒风肆虐大地。枯冷的风吹在脸上,像被利器划过一样。身边的人纷纷套起了大衣大袄,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的,而他不改前容,可是却又一点不同于曾经,他感觉到冷了。再旺盛的火焰,在寒风的侵蚀下,也终将熄灭。并且他的脚踝因长期暴露在寒风中,而变成了骇人的青紫色,可他丝毫不在意,他看着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个套上肥大的棉袄,像粽子一般,而他自己穿着时尚装,居于他们中央,一种优越感涌上心头。同他一样见解的还有几个人,当然也仅有几个。他母亲看着那骇人的青紫色,自己的心仿佛被刀剜了一般痛。她找出去年的棉衣给她,可他死活也不穿。他想着:如果穿上的话,他就不时尚,不帅了。他也变成粽子,和那群人一样了。结果他母亲会错意了,她以为自己的孩子想要一身新的,便又着手缝了一身新棉衣。考虑到天气寒冷,她又往衣服里多多地塞了棉花,缝好的衣服软绵绵,摸起来暄腾腾的,穿起来绝对舒服暖和。“不穿!”她儿子吼出了这一句话,“看着丑死了。”他母亲说:“穿在里面,外面套上外套,人家看不到的。”不管怎么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听。“你现在不穿的话,以后得了关节炎就来不及了。”他母亲说到。他铁了心不穿,他自认聪明的认为他母亲在恐吓自己,哪有什么关节炎?他甚至还说出了一些难听的话语,他说母亲“土”不懂时尚,。更为严重的还在后面:那一天,他实在是忍受不了母亲的唠叨,假装接过衣服,猛地顺着衣角的丝线口扯开了衣服。蓬松的棉花,顺着裂口涌了出来,像鹅毛大雪一般,纷纷扬扬的落到了地上。“穿,穿,让你穿!”之后他夺门而去。那天是个晴天,没有风,可是,特别冷。他就凭借着那身衣服忍过了一个冬天,以及后来的数十年的冬天。直到他三十多岁,寒冷剥夺了他的脚,膝盖,肩膀还有手腕。那时钻心的疼痛会在严寒的冬日,在阴冷的雨后寻找到他,折磨着他,伴随着他接下来的一生。又是一阵疼痛,斩断了他的回忆,把他拉回了现实。冷,依然是冷,可他居然觉得疼痛减轻了许多,并且身子似乎暖和了起来。啊,他的生命要被冻僵了。他呆滞地看着眼前的黑暗,耳边似乎传来了镰刀拖在地上划裂地面的声音。他觉得自己熬不过今晚了,可他不想死,他想活着。他需要一件衣服,一件可以阻挡寒风噬咬的衣服,一件可以守护住他生命的温度的衣服。他掀起被子,打开了散着淡淡光芒的白炽灯。身体完全暴露在寒风之中,身上的每一处都传来了针蛰般的痛。他蹒跚着走向衣柜,打开柜子,找寻了起来。眼睛里满溢着希望的光芒。“不,这件太薄,不行的,这件太小。”他喃喃自语着。找到一件,看了看,又丢开了。继续翻找。随着他翻找的衣服越来越多,他眼睛里的光芒也越来越暗。他开始绝望了,他知道自己找不到。他的心越来越冷,他的眼皮越来越沉。可他的手却仍然不停地翻找着。猛然的,他清醒了过来,他摸到了一件衣服。是的,一件可以让他活下来的衣服,他慌忙用另一只手扒开压在这只手上的衣服,把那件衣服从柜底拿了上来。他看着那件衣服,感到熟悉而陌生。他就这么的看着,浑浊的眼睛里流出了一滴眼泪。他清晰的记着这是他母亲为他缝制的最后一件衣服。那一年的冬天,他的母亲长眠了。处理完后事,他在母亲的缝纫机旁找到了这件衣服。他把这件衣服留了下来,觉得可以做一个念想。可他一次也没穿过,他把这件衣服深放在了柜子里,这一放就是八九年。他用干枯的手细细的抚摸着这件衣服。回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愚蠢,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后悔,可已经来不及了。他回到了床上,穿起了这身衣服,刚好合身。那一刻,“太阳”升起来了,他沐浴着“日光”。暖暖的感觉从心底涌了上来,回荡在他的全身。呜鸣的风停止了,黑夜要结束了。后来啊,他做了一个梦。他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婴儿的时期,他被母亲拥抱在怀里,依偎在母亲的身上,沉沉的睡着。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插图蒋焱摄

第二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

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文学巨匠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春》《匆匆》等耳熟能详的名篇,语言清丽凝练,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为传承和弘扬朱自清文化,培育文学新秀,年朱自清先生诞辰周年之际,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设立了“朱自清小荷文学(散文)奖”,东海县人民政府、连云港市教育局、《儿童文学》杂志社、《江苏教育报》编辑部于同年联合举办了首届“朱自清小荷文学(散文)奖”作品征集活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多位小作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日前,第二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作品征集评选正式启动,《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东海籍知名作家徐则臣先生担任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评选顾问并题名寄语。期待国内外更多的青少年能参与到“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活动中来,感受、体验文学的魅力。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共同开展这项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

主办

中共东海县委宣传部

《儿童文学》杂志社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江苏教育报》编辑部

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

协办

东海县文明办

东海县教育局

共青团东海县委

《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文频道

承办

江苏杏坛书院

繁花似锦(江苏)影视传媒

支持

江苏省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扬州市朱自清纪念馆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东海县教育发展促进会

东海县朱自清中学

东海县朱自清小学

欢迎参与

敬请扫描下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