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保”是底线、“稳”是基础、“进”是方向。

当前,盐城经济发展保持向好态势,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来,各项指标都在逐月回暖,汽车、钢铁两大产业全面扭负为正,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这些逆势上扬的增长点,展示了盐城经济发展的潜力,增强了我们持续转型、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更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率队观摩大丰区郁金香种球研培中心。

坚定“保”的信心,奋力夺取双胜利

今年是大考之年,全面小康目标在前。“六保”是“六稳”的工作着力点,“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更接近底线的要求,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部署,坚定“保”的信心,守牢“保”的底线,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建设“产业、开放、生态、幸福”的新盐城。

越是在困难时候,越要坚定“保”的信心。信心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自于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制度优越性,来自于我们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随着盐通高铁的开通运行,盐城将正式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接轨大上海、深耕长三角的效应更加明显,为加快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越是在危机面前,越要看到发展的机遇。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我们看到新兴产业的成长潜力和传统产业的升级空间,网络购物、医疗健康、线上娱乐教学等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新增长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也将加速发展。

盐城以国家高新区和部省共建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我们将充分发挥东山精密、康佳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研究、及早谋划、提前布局,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越是在复杂局面下,越要考验干部的作风担当。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发扬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的精神,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当仁不让做好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工作,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盐城建设,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权益。

筑牢“稳”的基石,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标志性特色产业集群,以稳企业稳产业来稳经济稳发展。

我们成立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配备机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国有平台公司,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服务企业的突破口,尽快把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实实在在地“送”到中小企业手上,推动更多规下企业做大做强、转成规上企业,引导更好“入库”、更多“出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加强资源要素统筹调配,以创新求突破、以开放求合作,着力招引一批重大龙头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

汽车产业方面,把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大方向,依托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整车、零部件和后市场,突出东风悦达起亚、华人运通双核带动,深化与韩国SK等企业合作,加快构筑汽车全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动性”,科学高效融合华能、金风等高端发展“基因”,加强外联内合,走好资源引项目、项目带装备、装备成配套产业链的发展路径,推动风电场、装备制造、科技研发、后期维护等重点领域在盐城实现一体化发展,真正把盐城全市域打造成为一个最高端最集成的“世界级风电厂”。

现代钢铁产业方面,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依托滨海港工业园区,积极承载重大产业项目转移,加快推进宝武精品钢、德龙不锈钢等重大项目,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现代化大型钢铁基地。大力推进印尼金光、国家电投、中海油LNG等重大项目,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控制装备联合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盐城高通量计算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为盐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凝聚“进”的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冲刺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必须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人民更满意。我们今年民生投入依然只增不降,计划安排各项资金亿元、增长10.1%,让人民群众更直接感受到民生温度。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完成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三大目标”基础上,高度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