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盐城人的中秋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在盐城当地又有着什么样有特色的中秋习俗呢?小编搜集整理了以下几条,欢迎各位看官来补充哦! 敬月亮中秋之夜,祭祀月神,这是盐城人中秋节的主要风俗。一般在月亮升起后,老盐城人会选择家中露天处,如天井、庭院或后园中,摆好供桌,上奉供品和香烛,供品有石榴、柿子、苹果、白藕等果品及月饼、糖饼等供物和糖开口。相传成熟的石榴开裂口,谓之“开口笑”,预示家庭和睦;柿子世子,世代有子;苹果,平安之果;白藕丝丝连连,象征全家永不分离;而月饼、糖饼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祭祀月神,一则祈祷全家团结和睦,平安吉祥,合家团圆,人丁兴旺;二则也有丰年谢神之意。 吃团圆饭每逢中秋佳节,外出游子都纷纷归乡,全家人坐在一起,共饮团圆酒,共食团圆饭,共分团圆饼,共诉分别情,如有亲属未归,则“团圆饭”时,桌上必须放上杯筷,象征合家团圆。 烧斗香中秋节盐城人有个习俗就是烧斗香。斗香最高的一人多高,形似宝塔的香斗,故称之谓“斗香”。中秋节这一天,当月兔东升时,家家都将斗香放置在庭院、天井或自己的场门口,香气氤氲,千家万户烧斗香,整个通东弥漫在一片典雅柔和的檀香芬芳之中,呈现一种神秘、庄严而又喜乐祥和的色彩。 吃老鸭汤就饼一般在中秋节这天中午的时候就准备和面发酵了,如果发酵的好说明预示着今年是丰收年,等待到晚上就可以做饼了,一般有小碎米饼,俗称米饭饼,还有小麦面饼,芝麻糖饼等等。 “追节”在盐城,中秋节前后还有已定亲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给准岳父母家送礼的习俗,叫追节。礼物中两只鸭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全部收了鸭子就说明今年还不同意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儿嫁出去了。 “摸秋”中秋节,在东台堤东民间,还有“摸秋”的习俗(源于明朝苏南移民带来之风俗),中秋之夜,农村妇女都摸黑跑到菜园里去“摸秋”,如能摸到瓜豆就生孩子,瓜(娃)的谐音,以祝愿早生娃多子之意。如摸到白扁豆,则象征夫妻白头偕老。堤西安梁富一带,一些好热闹的大人们,互相约好,中秋之夜一起行动,到生养子女多的人家去,设法偷“马桶盖儿”或“汤灌盖儿”,送到刚结婚的青年家,或不怀孕的妇女人家,向他们新床上一丢,祝其早生娃娃。被送户主热情招待“偷送”人,日后如生养了孩子,还要在孩子满月、过周岁时,办酒饭菜答谢他们。并且买回新马桶盖、汤罐盖儿赔给失主,此举称谓“送秋”。现在医学发达,男女不育不孕症者有药可治,“摸秋”“送秋”风俗已渐消逝。 吃月饼作为吃货的小编来说,最喜欢的中秋习俗当然就是吃月饼了!关于中秋节人们吃月饼的习惯,盐城民间有比较多的说法,但较为有名的传说归纳起来是: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平定北疆,派出爱将李靖征讨北方突厥,李靖不负众望,屡建奇功,使得边塞安宁。八月十五这一天,李靖凯旋回京,京城长安内外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倾城狂欢了通宵。据说有一位在长安城里经商的吐蕃人,连夜做出彩色圆饼,奉献给唐太宗李世民,表示祝捷。李世民万分喜悦,接过包装华丽的圆饼盒子,抚摸着彩色圆饼,浮想联翩,盛赞大唐盛世,顺手遥指苍天明月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接着,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一起分享了进贡的彩饼,众口夸奖此种彩色圆饼风味独特,寓意深长。 中国海盐博物馆也已经为明天即将举行的月饼亲子制作体验活动准备好专属定制的精美礼盒,我们就来先睹为快吧!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明天活动等着你哦!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小编在这里代表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祝各位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中秋时节月儿圆,月蟾嫦娥舞玉桂。儿望万里把家归,亭台与亲赏灯会。月圆人圆家也圆,人旺财旺前途旺。中秋夜,千里一起共婵娟。祝所有不能归家的天涯游子中秋快乐,似月饼丰富美满,甜甜蜜蜜。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