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的意趣“一网打尽” ——年盐城市中考作文“真的有意思”解析指导与高分作文 东台市梁垛镇台南中学吴应海 写作(60分) 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年盐城市中考作文为全命题作文“真的有意思”,与往年作文题相比,可以用“稳中有变”四个字来概括。“稳”是指今年的作文题型和往年相同,仍采用全命题形式,题面简洁,意思明了;“变”是指今年的命题,一改盐城市采用多年的“引导语+全命题”形式,直接给出题目,不再设计引导语。这种“裸题”,对于考生而言,虽然失去了宝贵的提示,需要自己去独立解读题目,寻找切入口,打开写作思路。但它的是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能有效排除引导语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导,让考生更加自由地去立意,去选择写作角度,可谓真正的“全开放”“零门槛”。根据盐城市中考作文的命制规律,预计这种无引导语的“裸题”年可能会继续出现,比如“逆行”“最美的绽放”“多一点坚强”“网课那些事”等。 回到“真的有意思”这道题目上来,题目由“真的”和“有意思”两部分组成。“真的”指“的确、实在”“不假”,这种“真的”既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要能为读者所接受,让读者感到此言不虚。“意思”是题目中的核心词,在这里含意较为丰富,侧重于“情趣”“趣味”“意味”“意趣”,当然“有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有价值”“有思想”等。 生活中,有意思的人、事、物无时、无处不在,“真的有意思”这一题目的取材范围无疑是度的,考生只要对自己的过往生活稍稍一“打捞”,思路便会立即打开,写作冲动就会立即被激起。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真的有意思”这道小小的题目,会将学生们生活中的各种意趣“一网打尽”,化成了一篇篇充满真情的好文章。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让阅卷者觉得“有意思”的好作文呢? 一、选择一个“有意思”的对象。“真的有意思”这道文题,宜写成记叙文,许多考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去记写一件有意思的事,比如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一堂非常有趣的彩陶制作课,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其实,除了事情“有意思”外,人也会“有意思”,各种各样的物也会“有意思”,艺术世界也会“有意思”。比如童言无忌的表弟非常有意思,喜欢微雕的邻居非常有意思;扫地机器人非常有意思,家中那只爱“表演”的小狗非常有意思,唐诗的世界非常有意思……同学们在筛选写作对象时,视野一定要开阔,这样选择的范围才会更广。 挑选写作对象时,要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从而让自己的写作对象别具一格,变得非常有意思。 比如同样是写事,别人都写家庭聚会、学校联欢、游学之旅、兴趣小组活动等,你却写做义工的特别经历,是不是很有“意思”?同样是写人,别人都从正面着笔,写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你却去写一个身上有不少缺点的同学,写自己如何去研究他,团结他,帮助他,从中品尝到许多乐趣,是不是很有“意思”?同样是写物,别人都去写高科技产品,你却写已被许多人忘记的石磨、水车,是不是很有“意思”? 当然,除了写记叙文,这道文题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在选择对象时,同样应力求与众不同。比如别人论述“旅游真的有意思”“体育锻炼真的有意思”,你论述“读书真的有意思”“劳动真的有意思”“在国学的海洋里畅游真的有意思”,是不是更有“意思”? 二、确定一个“有意思”的主题。同一写作对象,由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往往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比如你写自己跟着爸爸妈妈去做义工,觉得真的有意思。既可以把主题定为赞美义工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把主题定为呼吁人们多理解义工、支持义工,还可以把主题定为希望学校能重视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很显然,只有先进行立意,定好主题,后面的选材和写作才能有的放矢。 怎样让这篇作文的主题更“有意思”呢?方法很简单,尽可能避免大众化立意,跳到一个更新的层面去思考文章的主题。比如写一款最新的智能手机真有意思,正常的立意就是称赞这款手机的功能不同凡响,写手机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写与手机有关的个人情感。如果你再稍稍挖一挖,去赞扬这智能手机背后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写他们身上的科研精神,立意立即就上了一个台阶。如果你能由眼前这款手机,联想到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己暗下决心苦学报国,让祖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这样的立意,那就是高屋建瓴了,一定能让阅卷者心头一亮,击案叫好。 当然,我们在立意求新,让作文主题更有“意思”时,不必勉强为之,普通的主题,只要构思精巧,表达精彩,同样能获得高分。 三、寻找一个“有意思”的角度。考场写作,分秒必争,时间极其珍贵,因此许多考生在构思时,往往会习惯性采用最常见的切入方式,以提高打腹稿的速度。比如写议论文,一般就是直接亮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述。写说明文,就是以观察者的身份来介绍所要写的事物。写记叙文,就是以“我”的口吻来讲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其实,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就能寻找到一个别样的切入角度,从而让你的作文变得更有“意思”。 比如议论“阅读真的有意思”,你不是正面立论,而是先写有人大放厥词,说当下社会阅读已变得毫无意思可言;然后再对这一观点展开批驳,驳倒对方后再亮出自己观点。这样的驳论文,岂不是更有意思? 再如对扫地机器人展开说明,你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介绍“它”,而是将扫地机器人拟人化,让它自己讲话,做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色,最后再以“难怪大家都说我真的有意思”作结,如此独特的角度,岂不更妙? 又如写踏青真的有意思,你不是直接去记叙自己的踏青经过,描写踏青过程中所见到的各种风景,而是借助一只宠物狗之口,讲述跟随主人踏青的有趣经历,这样的切入,是不是令人啧啧称奇? 当然,就是以自己的口吻写人记事,也有不一样的切入角度,比如先写“没意思”,然后再写“有意思”,在对比反衬中突出“有意思”。 角度稍稍一变,素材还是那样的素材,主题还是那样的主题,但给读者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四、设计一个“有意思”的结构。考场写作,大家都知道文章结构必须要完整、紧凑,于是许多考生动笔之前都会先搭一搭框架,理一理结构,做到成竹在胸。不过,大家在设计结构时,都是套用固定模式,但很少有人会在结构上寻求创新。其实,设计一个“有意思”的结构并非难事,努力打破常规就行。比如写“‘快闪’真的有意思”,不采用“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按时间顺序记事,而改之以一个个鲜活的“镜头”,来呈现不同地方的人们同时参加公益“快闪”的场景,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很别致? 再比如写“戏曲世界真的有意思”,我们不采用常见的结构方式,而是让一对父子通信,父亲写信给儿子,询问儿子是不是还厌恶中国传统戏曲?儿子写信告诉父亲,已在戏曲世界里找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觉得中国传统戏曲真有意思。一篇文章,就以这两封短信组成,这样的结构方式,能不让阅卷者倍感惊喜? 当然,如果你在结构上感到无法创新,那还是老老实实采用最保险的结构方式吧。 五、呈现一个“有意思”的文本。 最后,要想让作文有意思,同学们还应紧扣住“有意思”,在表达上下功夫,运用生动的语言,把“有意思”表现出来,给读者呈现一个“有意思”的文本。如果叙事,情节要有波澜,要突出事情中所含的哲理、趣味。如果写人,要多角度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如果绘景,可多用修辞手法,展现景物别样的风采;如果议论,论述要有层次,论据要新颖;如果说明,说明文方法要多样,事物特征要鲜明。总之一句话,只有表达到位,前面的那么多努力才不会白费。 真的有意思 一考生 爸妈是“老志愿者”了,经常利用双休日去敬老院做义工。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对我说:“孩子,愿意跟我们一起去敬老院吗?” 闻听此此言,我当时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因为从爸妈平时的言谈中,我知道他们在敬老院干的活很脏、很累,有时还会有老人莫名其妙给他们气受,去敬老院能有什么意思? 爸爸说:“我就知道你怕干活,说不定还害怕那里的老人。其实那里的爷爷奶奶都很可爱,再说了,做义工不一定就干活,给他们表演表演节目,陪老人们说说话,也是献爱心。” 妈妈说:“你如果今天跟我们去,下个周末就带你去海滨游乐场玩。”禁不住爸妈的软硬兼施,我勉强点头答应。 来到敬老院后,爸妈和其他志愿者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拆洗被褥,我则在敬老院“闲逛”。院里的老人们见来了一个小男孩,非常高兴,纷纷和我打招呼。我一开始还比较拘谨,后来见爷爷奶奶们都很慈祥,就恢复了好动的天性,给爷爷奶奶们说笑话,表演“孙猴子”“猪八戒”的招牌动作,还唱了好几段京剧,赢得一阵阵掌声。有老人居然把好吃的东西拿来送给我,陈奶奶还说收我当干孙子。 在当天的志愿活动小结会上,敬老院的老人们说他们非常开心,希望“我”这个“开心果”能经常来。张爷爷还兴奋地说:“这孩子艺术天赋不错,以后来,我可以教他吹笛子。”张爷爷是退休音乐老师,儿子定居在国外。 想不到,半天的敬老院生活竟然这么有意思。 后来,我就经常跟爸妈去敬老院,除了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我也开始帮着干一些活,虽然很累,但看到老人们满脸绽放的笑容,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再后来,其他一些义工也开始把自家孩子带过来,我们的小义工队伍不断壮大。除了经常去敬老院做义工外,我们还开展过“保护家乡母亲河环保行动”“创建文明城市,请向我看齐”等许多小小志愿者行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锻炼了我们。而在张爷爷的精心指导下,我的笛子演奏水平提升得非常快,还在学校举行的才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回首近六年来的志愿者之路,我觉得这段生活经历真的太有意思了,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感谢父母把我引上志愿者之路!我想,今后不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努力做一个好义工! 一、立意新颖。这篇考场作文不写旅游经历,不写兴趣爱好,不写身边人物,而是回顾了自己成为一名义工的经历,赞扬了志愿精神,抒发了永远做一名好义工的心愿。别具一格的选材,胜人一筹的立意,让阅卷者为之叫好。 二、构思精巧。此文并没有直接去写“有意思”,而是先退一步,写“我”觉得去敬老院没意思;随后再通过生动的描写来突出半日敬老院生活非常有意思,并吸引“我”走上了义工之路,最后点题,巧妙的构思,使得全文结构紧凑,主旨突出。 三、描写生动。行文过程中,不时有生动的描写“跳”出来,像“我当时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看到老人们满脸绽放的笑容,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等句子,无不非常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真的有意思 一考生 我的同学石×,此人真的很有意思。 你看他“紧硬”的名字,似乎应该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可事实上他却很瘦,颇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是不是反差很大? 初三刚开学,老班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视力、身高情况自由选择座位,不少同学都假装视力不好,往“学霸区”挤,可我们的石同学竟然主动坐到“娱乐区”,而且是最后一排。凭他的成绩,凭他中等的个子,再怎么着,也不该坐哪儿呀。可石同学竟然乐呵呵的说,他每只单眼的视力都是2.0,飞行员的眼睛,不坐最后一排坐哪里?总不能让视力不好的同学坐到后面。唉,这个石同学,恨不得把他妈急疯。好在半学期下来,他的成绩继续稳居年级前一,他老妈才长松了一口气。 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我班女篮和九(3)班女篮争夺冠军,打着打着,九(3)班女篮越战越猛,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得分频频,很快就实现反超,并且逐步拉大比分。我班同学一边在为本班加油,一边暗暗“诅咒”九(3)班队员。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九(3)班同学又投进一球,石同学竟然大声为之叫好,并且高喊“三班加油,三班加油!”这个傻小子,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愤怒的目光。后来,我班女篮战败,几名女生当场就准备冲上去“教训”石同学,被我拦住。可石同学竟然嘴硬:“怎么啦?人家确实打得好,我只为全力拼搏的队叫好!”你说气人不气人。早知这样,我拦什么拦! 学校举行60周年校庆,许多知名校友都被请了回来,可谓高朋满座。这其中好几位海归博士,都拥有教授头衔。石同学因为成绩好,普通话好,被选为学生代表,在庆祝大会上发言。一番颂扬之辞后,这位哥儿们竟然脱稿演讲,口出狂言,向在座的校友发出挑战,表示20年后想超越在座的所有“大伽”……后来有人说,校长的那个脸顿时就变了色。好在嘉宾们对这个狂小子的狂言并不反感,而是以热烈的掌场表示鼓励,校长的脸色才又由白变红。好家伙,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他以为他是田晓菲! 你说我们的这个石同学,是不是很有意思?! 真不知道石同学今后还会做出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采用首尾呼应式结构。这篇作文记写了一个有意思的同学,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我的同学石×,此人真的很有意思”,随后具体写石同学的“有意思”;最后再以反问句“你说我的这个石同学,是不是很有意思”作结,前后呼应,浑然一起。 二、运用典型事例写人。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真的“有意思”,作者精选三则典型事例,分别是“选坐最后一排”“竟为邻班喝彩”“校庆‘口出狂言’”,三个精彩故事,再加上生动的描写,使得石同学谦让、诚实、敢说敢为的独特个性一下地跃然纸上。 三、语言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开头调侃人物的姓名,还是后面叙事过程写石同学的“傻”以及“我”的感慨,字里行间都呈现出一种诙谐的味道,使得全文变得轻松活泼,引人入胜。 真的有意思 一考生 我是校园里的一面五星红旗,每天日出而升,日落而降,除了旗杆,就是存放国旗的柜子,两点一线,周而复始。那些飞翔的小鸟时不时嘲笑我,说我的生活太单调,没有意思。它们哪里知道,我的生活其实太有意思了。 每个星期一,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当4名旗手擎着我,迈着正步走向升旗台的时候,我的心中是多么激动。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升旗手用力把我往空中一抛,我的色彩是多么鲜艳。当我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在全校师生的深情注视中,迎风冉冉升起,我又是多么自豪。当我站在高高的旗杆上,看着老师们在辛勤工作,看着同学们在刻苦学习,我的内心是多么快乐。 别以为我的生活枯燥无味,才不呢。上课时,这个窗户传出悦耳的朗诵,那个教室传来悠扬的琴声,我听得如痴如醉。下课了,孩子们来到旗座附近,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欣赏花坛里的花朵,有的指着蓝天的白云说说笑笑……我注视着,倾听着,心中暖暖的。 别以为我帮不了孩子们的忙。操场上,喊声震天,长跑比赛正在进行,跪在第一的孩子被别人超越了,我心里一急,赶忙哗哗哗为他鼓劲,这个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我知道,那一刻,他从我身上获取到了巨大的能量,他发力了,终于,取得了冠军。我把掌声拍得更响了。 别以为孩子们平时不在乎我。那天上课,一名学生开小差,偷偷看窗外的蓝天,看蓝天上的白云,看在天空中翱翔的鸟儿。我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当他接触到我目光的那一刻,赶快转回了头。我知道,他心中一定正羞愧着呢! 是的,正如嘲笑我的小鸟所言,我只能每天守着校园,哪里也去不了。可是小鸟哪里知道,当一批批孩子在我的陪伴下,茁壮成长,从这里飞向远方时,我有多么骄傲。小鸟又哪里知道,我早已被这所学校里每一个孩子深深烙进心中,跟随着他们,走遍大江南北,走遍五湖四海。 我是校园里的一面五星红旗,每天日出而升,日落而降,我每天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我每天的心情都是新的,我的生活,真的太有意思了! 一、构思新奇。这篇文章不写人记事,而是写校园里的一面国旗;不以观察者的身份去描写或介绍国旗,而是采用拟人化手法,让国旗自己开口,讲述自己特别有意思的生活,如此摆脱俗套的构思,实在是太出人意外。 二、立意深远。全文以国旗的口吻讲述所见所闻,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但细细品读“我早已被这所学校里每一个孩子深深烙进心中,跟随着他们,走遍大江南北,走遍五湖四海”这句话,不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之情,这种深远的立意,令人怦然心动。 三、语言诗意。无论是写国旗内心的感慨,还是写国旗的所见所闻,语言都特别优美,充满诗意,更充满一种激情,令人心生共鸣。 真的有意思 吴应海 踢鱼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什么叫踢鱼?是把鱼当足球一样用脚踢吗?当然不是。踢鱼是我们苏北里下河水乡一种独特的取鱼方法。踢鱼的工具叫踢罾,用四根竹子支撑着渔网制成的,其中三面都有高高的边网,剩下的一面敞着口,底网纲绳中间扎一细竹。踢鱼时,先把踢罾放入河中,一手捏着细竹,一手摁着罾把,然后伸开腿,由远而近搅水,把鱼往罾里赶,最后提罾,罾口先起水,这时,如果踢到鱼儿,便把捏细竹的手腾出来,抓住鱼,塞入屁股后的鱼篓中,或甩给岸上的人。 记忆中,常常是在初夏某个中午,随着一声吆喝:踢——鱼——去——罗!村子里的男人们便纷纷涌出来,赤着脚,穿着肥大的裤头,光着上身,扛着踢罾,来到村东头的弯子河里。我们这些小孩子提篮子的提篮子,拎竹篓的拎竹篓,也呼朋引伴的跟着来到河边,拿眼睛直瞅着河中的人。大人们开始踢鱼了,数十条腿左右开弓,数十口罾轮番起落,河水哗哗乱响。不一会儿,就有人踢到了一条鱼,扔到岸边,大家一齐扑上去,死死摁住,然后扯着嗓子问是谁家的。要是有人不小心把鱼扔到水边,我们就会跳到水中用手去扑,若鱼逃了,抓得两手黑泥,溅上一脸污水,嘴中就忍不住高声埋怨着。十多分钟后,整条河都被搅浑了,鱼儿呛了泥水,晕头转向,一条接一条被甩上岸,各人的篮子里、竹篓里就都有了七八条大小不一的杂鱼,笑便在每一张脸上绽开。当男人们彼此招呼着,提着踢罾,抹着脸上的水珠,纷纷上岸时,我们早已拎着战利品,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大声地叫唤着各自的母亲。刮鳞,去肚,炸葱,不一会儿,鱼味就在村子里荡漾开来。 我第一次踢鱼,是在十三岁时。那年初冬,父亲生病住了院,身子非常虚弱,家中又很穷,买不起什么营养品。我和哥哥一合计,决定去踢几条鱼熬汤给父亲喝。到了星期天,哥拿踢罾,我拎网兜,来到了村后的一个叉港里。哥哥脱掉卫生裤,卷起衬裤和衣袖,哆哆嗦嗦下了河,踢了半个把小时,仅踢到了两条小鱼。偏偏这个时候,哥哥的脚让河底的什么东西划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口子,鲜血直流。我拉着哥哥上了岸,自己下了河,河水冷得刺骨,还没踢到两脚,牙齿就抖得直响。哥哥见状,叫我上岸,但我摇了摇头,咬着牙继续踢,终于踢到了四条鲫鱼,哥哥哭了,我也哭了,那份激动,是旁人怎么也不会体验到的。当我步行十多里路,把炖好的一小锅鱼汤送到父亲的病床前时,父亲母亲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双双流出了泪。 记得前些年,有外地朋友来玩,我陪他到我的老家感受水乡风情。车到村口,正巧碰见村子里的男人们在弯子河里踢鱼,当然是中老年男人居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但热闹不减当年。我一时兴起,脱掉衣服,接过老父手中的踢罾,也下河踢起鱼来,不一会就踢到一条青鱼。我的那位朋友见状,在岸上大呼:“太有意思了!你们这儿真是太有意思了!” 朋友是中原人,哪里见过这阵势。其实,在我们水乡,有意思的事多着呢。只可惜,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故土,去城里打工、生活,许多老祖宗留下的独特而有意思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已逐渐消失。比如这踢鱼盛况,今天,只能在记录片里看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